重要通告(5/12更新)

各位同學:

請於5月16日前將作業上傳至網誌。謝謝
第一次主題:秘魯(9A,9B)智利(9C,9D)阿根延(9E,9F)
第二次主題:古巴(9A,9B)墨西哥(9C,9D)哥倫比亞(9E,9F)
第三次主題:新西蘭(9A,9B)加拿大(9C,9D)法國(9E,9F)
第四次主題:韓國(9A,9B)、日本(9C,9D)、新加坡/美國(9E,9F)
第五次主題:西班牙(9A,9B)意大利(9C,9D)葡萄牙(9E,9F)
內容要素:圖片、不多於200字之文字解說、地圖、影片(非必要)
注意:請於題目後列出班級、姓名、學號,並於標籤欄列明班別(如初三智班)

黃sir 上
2010.5.12

搜尋作業

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澳洲特有生物:鴨嘴獸

9D,04,陳君玥



鴨嘴獸



鴨嘴獸(學名Ornithorhynchus anatinus)是單孔目動物。種類極少,同屬之中只有鴨嘴獸一種動物。
鴨嘴獸是半水生哺乳動物,棲地在澳洲東部地區和塔斯馬尼亞州。連同其他四種針鼴鼠,這是第五種單孔目哺乳動物——單孔目是唯一的產卵哺乳動物。由發現相關物種的化石紀錄知道,牠是其屬(ornithorhynchus)唯一的活代表。當牠的標本送到博物館時,奇怪的外觀、產蛋、鴨子般的嘴、哺乳等莫名其妙特徵,使得分類學家認為這是捏造的物種。牠是為數不多的有毒哺乳類動物;雄性鴨嘴獸的後肢有尖刺,可分泌有毒性物質,人類被刺到後,會造成嚴重疼痛。鴨嘴獸的獨特性,使牠成為演化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鴨嘴獸已成為澳洲的象徵,常作為全國性活動的吉祥物;另外,澳洲20分硬幣反面圖案便是在水裡的鴨嘴獸。直到20世紀初,牠們仍因毛皮而被獵殺。雖然圈養計畫成功有限且鴨嘴獸易受環境汙染影響,現在經過保育活動的結果,目前牠們不受到任何急逼的絕種危機。









針鼴









針鼴,即針鼴科(Tachyglossidae),通常被稱為刺食蟻獸,與鴨嘴獸同為仍然生存的單孔目動物。在此科下共有兩屬四種的生物,均生活在澳洲及新幾內亞。
針鼴是細小的哺乳動物,全身表面都由毛髮及刺所遮蓋。外表上,牠們與南美洲的食蟻獸及其他有刺哺乳動物,如刺蝟和豪豬相似。短少但強而有力的四肢及大爪,使得牠們成為強勁的挖掘者。
牠們有著細長的口鼻部,同時有口和鼻的功能,但沒有牙齒。牠們會撕開軟木或蟻丘等,以牠們長長的及黏性的舌頭,將獵物捕獲。澳洲針鼴多以螞蟻及白蟻為食糧,而原針鼴屬則吃蚯蚓或昆蟲。
針鼴是與鴨嘴獸同樣是卵生的哺乳動物。雌性針鼴會於交配後第22天,生下一個有羽毛及軟殼的蛋,並把它放入育兒袋中。孵化約需10天的時間,幼獸會從母親的乳腺啜食母乳。在育兒袋內約45-55天,幼獸會開始長出刺。母親此時會開始挖掘洞穴安置幼獸,約每5天回來餵養一次,直至幼獸於7個月大後斷奶為止。









袋熊




袋熊,即袋熊科(Vombatidae),是澳洲的有袋類。牠們的腳短及肌肉發達,身長約有1米,尾巴亦很短。牠們生活於澳洲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州的森林、山地及石楠地
特徵
袋熊會以其像齧齒目的牙齒及強壯的爪來挖巢穴。雖然牠們主要是黎明、白天及黃昏活動的,但仍會在夜間或寒冷的日子出來攝食。牠們並非容易看見的動物,但所到之處都可以看到牠們留下的證據。
袋熊是草食性的,主要以草、莎草科、香草、樹皮及樹根為食物。牠們的門齒有點像齧齒目的,可以用來咬粗糙的樹,或挖洞穴。就像其他的草食性動物一樣,牠們的門齒與頰齒之間有很大的縱裂。
澳洲野犬及袋獾會獵食袋熊。袋熊的毛皮顏色各有不同,一般由沙色至褐色,或灰色至黑色不等。所有其下的物種都約只有1米長,重20-35公斤。
雌性袋熊經過26-28日的妊娠期後,會在春天會產下一頭幼袋熊。牠們有良好發育的育幼袋,可保護幼袋熊6-7個月。袋熊在出生後15個月會斷奶,在18個月會達至性成熟。
圖片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