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告(5/12更新)

各位同學:

請於5月16日前將作業上傳至網誌。謝謝
第一次主題:秘魯(9A,9B)智利(9C,9D)阿根延(9E,9F)
第二次主題:古巴(9A,9B)墨西哥(9C,9D)哥倫比亞(9E,9F)
第三次主題:新西蘭(9A,9B)加拿大(9C,9D)法國(9E,9F)
第四次主題:韓國(9A,9B)、日本(9C,9D)、新加坡/美國(9E,9F)
第五次主題:西班牙(9A,9B)意大利(9C,9D)葡萄牙(9E,9F)
內容要素:圖片、不多於200字之文字解說、地圖、影片(非必要)
注意:請於題目後列出班級、姓名、學號,並於標籤欄列明班別(如初三智班)

黃sir 上
2010.5.12

搜尋作業

2009年5月14日星期四

巴西狂歡節




余展鴻 9f 20



狂歡節為期四天,每年的2月中下旬舉行。據說巴西狂歡節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當時的羅馬教皇下令封齋期的前三天在教皇皇宮前舉行慶祝活動。教徒們輕歌曼舞、手舞足蹈,整個羅馬城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 從此狂歡節被正式確定並在歐洲廣為流傳,後由葡萄牙人傳入巴西。1641年,在薩爾瓦多舉行了馬隊和花車的遊行,從而開創了巴西歡度狂歡節的先河。1846年,巴西首次舉行狂歡節化裝舞會。到了19世紀下半期,隨著巴西奴隸貿易的逐步取消和奴隸制的最後廢除,廣大黑人興高采烈地加入了狂歡節的遊行大軍,在非洲傳統樂器的伴奏下,跳起帶有濃郁非洲風格的舞蹈。1889年巴西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國後,狂歡節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新的變化,桑巴舞逐漸成為節日的主角。就這樣,久而久之逐漸形成今天這種盛況空前的非宗教的全民聯歡活動。

狂歡節那四天,狂歡的熱浪席卷整個巴西,男女老少披紅掛綠,艷裝濃抹,載歌載舞,春潮決堤般地湧向大街。市面上除了藥店、醫院和酒吧之外,工廠停工,商店關門,學校放假。有錢人金裝玉飾自不待言,就是窮苦人家湊熱鬧也要稍整衣帽,敲著空罐頭盒子,叮叮當當地投入狂歡的人流,仿佛一年一度不狂歡一下,明天就沒有好運氣。人們忘掉了富裕和貧窮,忘掉了憂愁和煩惱,忘掉了緊張和疲勞,隻剩下歡和樂。此時,全國上下不分高低貴賤,不分種族膚色,都似一朵朵歡樂的浪花彙入了歡樂的海洋。這種歡樂的氣氛也感染著來自異鄉的旅行者,不少外國人也情不自禁地溶入其中。

來源’http://law.eastday.com/epublish/big5/paper163/913/class016300003/hwz580228.htm

北極馴鹿




余展鴻 9f  20



雌鹿體重可達150多公斤,雄鹿較小為90公斤左右。雄雌鹿都生有一對樹枝狀的犄角,幅度可達1.8米,由真皮骨化後,穿出皮膚而成,每年更換一次,舊角剛剛脫落,新的就開始生長。馴鹿雖然溫順善良,卻並非人工馴養出來的。北美的馴鹿是純粹野生的;而分佈於北歐,主要由拉普人管理的馴鹿則屬於大範圍圈養的。  馴鹿的冬毛十分濃密,長毛中空,充滿了空氣,不僅保暖,游泳時也增加了浮力。貼身的絨毛厚密而柔軟,就像是穿了一身雙層的皮襖。  馴鹿最驚人的舉動,就是每年一次長達數百公里的大遷移,也是遇山翻山,逢水涉水,勇往直前,前仆後繼。但與旅鼠不同的是,馴鹿的遷移不是集體去自殺,而是一種充滿理性的長途旅行。春天一到,它們便離開賴以越冬的亞北極森林和草原,沿著幾百年不變的既定路線往北進發。總是由雌鹿打頭,雄鹿緊隨其後,浩浩蕩蕩,長驅直入,日夜兼程,邊走邊吃,沿途脫掉厚厚的冬裝,而生長出新的薄薄的長毛。脫掉的絨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天然的路標。就這樣年復一年,不知已經走了多少個世紀。平時它們總是勻速前進,秩序井然,只有當狼群或獵人追來的時候,才會來一陣猛跑,展開一場生命的角逐。因此,有人把馴鹿的遷移叫做“勝利大逃亡”。


來源" http://kids.yam.com/edu9/natural/general/material/20061225173630_1.php

北極的兔子'!


甄麗芬 9f 8
北極兔的形體比家兔要大,身體肥胖,耳朵和後肢都比較小。當然,“兔子尾巴長不了”則是所有兔子的共同特徵。北極兔有一身蓬鬆的絨毛,就象絕緣層一樣能夠有效地防止能量散失,這對渡過北極的嚴寒是至關重要的。  


在北極,比旅鼠稍大一點的食草動物則是野兔。但其數量比起旅鼠則少得多。在北極,野兔的數量是非常有限的,甚至還沒有狐狸多。這是因為,北極野兔的繁殖能力並不強。受氣候和食物限制,它們每年只能產一窩。每窩也只有2~5隻,但其成活率比較高,所以數量比較穩定。


北極兔名稱不一,有的地方叫山兔或藍兔,在北美則叫雪鞋兔。因為在北美洲這種兔子不僅蹄子很大,而且下面還長有長毛,這樣有助於減少壓強,即使在雪地上奔跑也不大容易陷下去。這種兔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或叫生存絕招,即能隨著季節的不同而改變自己的毛色,春夏秋三季為灰褐色,一到冬季則變為潔白,這樣不僅便於偽裝,而且白色還能起到一種光學反射作用,使天敵難以發現。

澳洲迷迭香




9f 葉瑞威 (22)


原產澳洲新南威爾斯等東南地區的岩石海岸上,為脣形花科澳洲迷迭香屬的常綠灌木,灰色披針狀葉片輪生於直立枝條上,型態極似原產地中海地區的迷迭香,唯植物體不含精油,嗅聞無氣味且觸摸葉片無黏性,可茲與迷迭香鑑別。開花期夏秋季,開於近枝端的葉腋處,花瓣開展,花色有白、淺紫、粉紅等色,瓣上有粉紅色斑點。




喜好全日照環境,原為濱海植物,所以耐熱、耐風,對土壤也有很強適應性。根系忌潮濕,栽培介質要注意排水暢通。耐貧瘠,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肥料即可。生長速度較慢,不適合進行強剪,平時維護以修剪樹叢內部枯枝為主。繁殖採用扦插法為主,於溫暖季節進行。

南極臭氧洞是怎麼回事?




9f 葉瑞威 (22)


大氣中的臭氧是陽光中的紫外線作用於氧分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和氧分子結合形成臭氧。臭氧大部分存在於平流層10~50千米高度,其最大密度在20千米高度左右。臭氧的總含量還不到地球大氣分子數的100萬分之一,如果把大氣中的臭氧集中在海平面的高度,它只有大約3毫米的厚度。太陽光中含有一種叫紫外線,公認為皮癌和白內障的元兇。由於臭氧能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因此保護地球上生物免受滅頂之災。



  英國南極考察科學家於1985年報道發現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每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20千米高度的南極大陸上空,臭氧總量開始減少, 10月初出現最大空洞,面積達2 000多萬平方千米,覆蓋整個南極大陸及南美的南端,11月份臭氧才重新增加,空洞消失。其實,所謂臭氧空洞,並不是說整個臭氧層消失了,只不過是大氣中的臭氧含量減小到一定程度而已。




愛斯基摩人

郭獻麗 9b 15

愛斯基摩人的服裝
正帶著一大群狗中
愛斯基摩人捕魚中 愛斯基摩人的冰屋
愛斯基摩(Eskimos)” 一詞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來的,即“吃生肉的人”。因為歷史上印第安人與愛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這一名字顯然含有貶意。因此,愛斯基摩人並不喜歡這名字,而將自己稱為“因紐特( Inuit)”或“因紐皮特( Inupiat)”人,在愛斯基摩語中即“真正的人”之意。愛斯基摩人都是矮個子、黃皮膚、黑頭發,這樣的容貌特徵和蒙古人種相當一致。 近年來的基因研究發現,他們更接近西藏人。
愛斯基摩人是由從亞洲經兩次大遷徙進入北極地區的。經歷了4000多年的歷史。由于氣候惡劣,環境嚴酷,他們基本上是在死亡線上掙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實在是一大奇跡。他們必須面對長達數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禦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和暴風雪,夏天奔忙于洶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掙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僅憑一葉輕舟和簡單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龐大的鯨魚拼搏,用一根梭標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陸地上最兇猛的動物之一北極熊較量,一旦打不到獵物,全家人,整個村子,乃至整個部落就會餓死。因此,應該說,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愛斯基摩人無疑是最強悍、最頑強、最勇敢和最為堅韌不拔的民族。

鯨魚的種類介紹

陳旭祥 9B 01

鯨類為生活在水中哺乳動物的其中一種,與陸上哺乳動物具有相同的生理特徵,例如胎生、用肺呼吸等。除此之外,更具備了為適應水中環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構造。全世界的鯨類共有九十多種,其中又可以分為兩大類,目前所知的鬚鯨種類約為十多種,體型非常巨大,是哺乳類動物中體型最大的動物, 鯨被認作為掠食者。它們的食物品種分佈從微生物到大型魚類非常廣泛。所有的哺乳動物,包括鯨都需要睡眠,但鯨為了呼吸而保持清醒只能使它們一半的腦部處於睡眠狀態。而另一半則如常運作.所以鯨從不沉睡卻能夠得到所需的睡眠。鯨大約一天「睡」24小時。鯨魚聽覺非常發達,聽力甚至可以達到數公里。鯨在動物界的分類: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鯨目-鬚鯨亞目、齒鯨亞目。

以下為大家介紹其中四種鯨魚




抹香鯨
大小:成年12~18公尺,雄性較大,體重可達57公噸
型態特徵:頭大、約佔身長40%,形如盒子,身體深灰棕至棕色,嘴側白色,窄窄的下頜有18~25隻具有功能的牙齒,上頷無齒。單一氣孔在頭前端左側,噴氣柱向前傾,高度不超過2.4公尺。無背鰭,後背上有一隆突,其後有一連串小突起直到尾柄末端。





虎鯨
大小:成年8.5(雌性)~9.8公尺(雄性),體重7,500-10,000公斤
型態特徵:背鰭明顯高大(雌性0.9公尺鐮刀形,雄性1.8公尺三角形),吻鈍而短,不明顯。胸鰭大,卵圓形,雄體可常至兩公尺。其黑、白對比體色是最好辨認特徵之一,主要為黑色,但在眼後尾鰭下、生殖器兩側及腹部是白色,背鰭後兩側有灰斑,每側頜齒10-12枚,大而且內彎。



大翅鯨
大小:成年11~16公尺,體重至少有35公噸
型態特徵:頭部從上方看較寬圓、從氣孔到喙端平坦,上有許多節瘤。胸鰭很長,近乎1/3體長,白色而斑駁、邊緣有節瘤。喉腹褶有14~35條,至少延伸至肚臍處。無背鰭,只在身長約2/3處有個隆凸,大小形狀不盡相同。尾鰭寬,為蝴蝶狀,邊緣呈不規則鋸齒狀,潛入水時尾鰭會露出水面。



藍鯨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鬚鯨亞目 。長可達33公尺,重達181公噸。藍鯨被認為是地球上曾經生存過體型最大的動物
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 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與其他鬚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

被人誤會成鯨類的魚類

鲸鯊
鯨鯊是最大的鯊,是须鯊目的一種鯊魚,而不是鲸,用鳃呼吸,是魚類中最大者,通常身長在10米左右,最大個體體長達20米,體重10-15吨,為魚類之冠。身體延長粗大,每侧各具二显著皮嵴。眼小,無瞬膜。口巨大上下领具唇褶。齿细小而多,圆锥形。喷水孔小,位于眼后。鲤孔5个,宽大。鳃耙角质,分成许多小枝、结成过滤港状。背鳍2個,第二背鳍與臂鳍相對。胸鳍寛大。尾鳍分叉。體灰褐或青褐色,具有許多黄色斑點和垂直横纹。 所以鯨鯊拼不是鯨類.



相關影片:http://hk.video.yahoo.com/video/video.html?id=104421&p=%E9%AF%A8%E9%AD%9A (鯨魚也可以粉調皮)



資料&圖片來源:http://stuweb.whes.tpc.edu.tw/~970224/index.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22026.htm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