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納斯卡神秘圖案,去秘魯另一個主要目的,是為了馬丘比丘(Machu Picchu),這個位於海拔2,000多米,被形容為失落了天空之城。
在晨光初現的早晨,從昔日的印加首都庫斯科(Cusco)乘火車便可到馬丘比丘,在車站,我找了一位當地人作導遊,雖然看過了不少有關印加古文明的書籍,我還是覺得需要一位導遊。
於我來說,馬丘比丘最震撼的是建築,雖然是一座遺城,卻保留得甚好。
整個區由三個部分組成:祭祀的神聖區、祭司和貴族居住的地區,和一般民眾的工作地和居所。導遊令我到一個小山丘上,從這裡可以看到馬丘比丘的全貌,倚山而建的城市,設計有序,是導遊提醒我,要側著頭去看,山的形態是一張印加人的臉。
我最期待去看的,是曾在書中閱過許多遍,那些接合得極微妙的石建築,採用大石一塊一塊疊砌,相互之間的石縫連紙張也插不入;從實地了解,等級愈高愈神聖的房子,用的石頭愈大,石頭之間的接合位也愈仔細,考古學家到現在也不能確定古代印加人如何建造這些接口完美的房屋。
由於印加文明於500多年前被西班牙入侵時滅絕,如今就成為一個謎,成為旅程上添上美麗神秘的一頁。
印加古城建築最神妙的地方,是石頭如拼圖般的接合,地震也不會倒.等級愈高的房子,石塊愈大,接合位也愈緊貼,接口連一張紙都插不下
這塊叫拴日石(Intihuatana),據說是印加人設計的天文計時器
從房子的石頭大小,可看到使等級的分別
資料:http://hk.travel.yahoo.com/article.html?aid=270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